最近在读代码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利用泛型来对调用链中的参数进行类型约束的情形,特指对于调用链中后面环节的参数类型和返回值,由前面环节的参数类型来确定,我草率地把它称作泛型传递(技巧很简单,但是用得好会很有趣;我不知道这个东西正儿八经的名字叫做什么)。
在说这个事情以前,对于 Java 的泛型,还是和其它语言中有些许的不同,这里需要结合使用方法泛型和类泛型,如有不明,对于其中的使用可以参考这篇 《泛型趣谈》,而其实下面要说的内容,其实也就是这篇文章中提到的 “链式调用”。另外,也顺便提一句,“泛型” 和 “范型” 可是完全不相干的东西,相差十万八千里(若有混淆,关于 “范型”,可以移步阅读这篇文章)。
很多情况下,我们写代码要解决的直接问题就是平衡变化和不变这两部分,很多情况下需要寻找抽象的不变的那一部分,把变化的部分留给 “外部”(开发者/使用者/其它系统/调用者)去解决。处理变化点的方式有很多,简单可以分为运行时和编译期间两种,各种各样的设计模式和方法技巧,都是围绕变与不变这样的问题。
- 对于运行时来说,处理变化问题,核心就是使用 if-else 这样的分支选择;除了这个办法,还有就是多态。
- 对于编译期间来说,方法重载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是现在也可以用泛型来进行规约;不过,遗憾的是 Java 的泛型始终只能做到编译期间类型检查而已,编译后的字节码里面早就擦除了泛型的信息。
无论如何,利用泛型来实现参数类型的约束已经非常有用了,最近在写的一些代码,很多情况下,需要结合 Class<T> 和泛型传递来实现参数约束,如下代码:
interface Transformer<Input, Output> { public Output transforme(Input input); } class Builder { private static Builder instance = new Builder(); private Builder() { } public static Builder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public <Input, Output> BuilderAfterTransformerBinding<Input, Output> bindTransformer( Class<? extends Transformer<Input, Output>> clazz) { return new BuilderAfterTransformerBinding<Input, Output>(clazz); } } class BuilderAfterTransformerBinding<Input, Output> { private Transformer<Input, Output> transformer; public BuilderAfterTransformerBinding( Class<? extends Transformer<Input, Output>> clazz) { try { transformer = clazz.newInstance(); } catch (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 public Wrapper<Output> wrap(Input input) { return new Wrapper<Output>(transformer.transforme(input)); } } class Wrapper<T> { private T t; public Wrapper(T t) { this.t = t; } }
这段代码中,
- Transformer 接口就是用来把某 Input 转成 Output 之用的;
- Builder 类是链式调用的入口;
- Wrapper 类是一个普通的包装类;
- BuilderAfterTransformerBinding 类是链式调用第二步的对象,对于调用者来说,他调用其中的 wrap 方法时,传入的参数(上述代码中的 Input)是由链式调用第一步的 Class 泛型所决定的,如下例调用:
byte[] byteArray = ...; Builder.getInstance().bindTransformer( new Transformer<byte[], 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ransforme(byte[] input) { ... ... } }.getClass()) .wrap(byteArray);
其中链式调用的第一步传入的 Class 中,定义了泛型 Input 是 byte[],Output 是 String,那么第二步 wrap 方法的入参也必须是 byte[],返回值必须为 String。
泛型传递的类型约束也是在编译期间达成的,用得好的话它的作用无法替代。在框架的代码定义上显得冗余,但是对于框架代码的客户来说,写类型确定的链式调用是很愉快的。
文章未经特殊标明皆为本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保持完整性并注明来源链接 《四火的唠叨》
理论上来说,可以把泛型无限的传递到更深的层次去吧?感觉这样的代码不是特别好读和调试。还是喜欢用多态和简单的模式去解决问题。都有了 Object 这个“ 超类”,好像没有什么是必须用泛型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