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的人要读一读历史。
遗憾的是,每当我这么说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狭义地认为我在讲政治的历史,世界史或者中国史,就如同历史课本里那样。关于这一点,也是时常让我觉得悲哀的地方。我们看到的那么多纪念馆和青铜像,大多是那些因为在政治舞台历史烙印深刻的人物,其次就是久远以前的大文豪们。看看近现代的科学领域、艺术领域、文学领域,这些科学家、艺术家和文人,不知道在年轻人心中有多少分量。仿佛一定要有这样一个英雄,带领一票人闹革命,打下江山,战胜强寇,治理国家,才算伟人;要不就是草根发迹,辗转商海,勇猛创业,才称了不起。剩下的,仿佛只有娱乐明星,甚至网红这样的角色才能引得谈资和热议。
如果我问,能不能说出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英雄豪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意;但是如果我说,要举出中国科学进步历史上做出最大贡献的十位学者,要说出这一百年来中国诞生的十位伟大的艺术家,很多人都会卡壳。甚至都不需要限制到某个领域里面,都不需要指定必须是医学、物理、化学,或者是音乐、美术还是文学,这就是我们所有意无意被影响着的畸形的普世价值观。
人类的发展,不止要靠信念,还需要智慧;文明要进步,不止要凭热血,也倚仗文艺。这些道理很简单,但是能够影响到很多人生死的关乎政治与斗争的人,总会有更大的影响力。可是,所有的人都在享受着科技与艺术共同进步所带来的美好生活。
最近在看一本书《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抛去其中语言刻画上面有些过于喧闹的问题,这本书可以说是极其难得之优秀的对于量子物理演进发展的科普书籍。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尔文口中著名的 “两朵乌云” 开始,到如今仅仅一百年多一点的时间,量子物理的进步和对人类生活的改善,已经不可思议。
以前觉得许多科学到了最后是难解的数学问题,看了这本书以后知道,还有很多问题到最后是哲学问题。那个有趣的量子纠缠问题是如此,那只有名的薛定谔猫也是如此。
这本书还纠正了我一个看法,让我知道,科学的源起,往往是和宗教密不可分的。
对于学理的人来说,从读书期间就开始不断接触 “科学技术” 这几个字,现在则更加理解,科学更像是搞研究,而技术则属于搞工程。我想绝大多数人,如果能从事和 “理” 相关的行业,那也只是 “做技术” 而已,只有少数人才能够一直 “搞研究”。一个软件工程师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有一些蔑视做工程的人,会觉得这其中没有什么花样,甚至说出 “技术问题都不是问题” 这样纯属瞎掰胡扯的话来。
记得很小的时候,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天文学家,现在虽然没有朝着那个方向前进,但是也正是因为可以以做技术谋生,便没有把对于科学热情变成最后无奈工作的无尽重复。于是可以继续自己在喜欢的领域里面,安安心心地学习和接受 “科普”。而这个时候的眼界和思路,又是大异于读书时期。譬如读书时期,学习线性代数的时候,就很快接触了矩阵相乘,但是只是枯燥地背诵规则而已,并不理解它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当然也会有非议,学 xxx 顶个屁用啊?如果只是把赚钱、养家这样的直接目标,视作 “有用”,那这些东西确实 “没用”。于是我想到,在中国的历史上,做技术的人似乎总是在被轻视的族群,而研究科学的,似乎更甚。而本可以被视作更加 “没用” 的艺术范畴,情境却大不相同。
例如音乐。家长巴不得孩子会钢琴、会古筝、会声乐,会一大堆 “看起来” 可以提高修养的东西,但是会了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却几乎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笑话,说中国的父母拼了命地让孩子学钢琴,找最好的老师,甚至陪课,但是一旦孩子决心要把钢琴作为毕生的职业,这些父母却又吓得魂飞魄散,认为不是 “正经的工作”。但是有多少人,有多少孩子,能够体会到,在一天繁重的课业或者工作压力之后,钢琴是个真正可以舒缓身心的工具,考级这样的东西已经把它扭曲得不成样子了。
终究,还是因为太急功近利的现实吧。
有没有那样的孩子,就是单纯地喜欢音乐,才非常投入。比如一起做乐队的时候,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出风头;学声乐的时候,不是因为父母的逼迫;学舞蹈的时候,是真的自己喜欢,而不是被老师当做好苗子选中……
孩子们如今的偶像都是类似马云、马化腾、乔布斯、默多克这样的商业大亨,要是有孩子说想成为爱因斯坦、麦克斯韦、普朗克会遭来怎样的目光?又有多少孩子想靠文字过活,或者靠音乐谋生?一位以前搞研究,后来转行离开这个领域的朋友用了两个字形容了那些在科学和艺术领域努力着的 “大多数人”——清贫。
仿佛记得高晓松的一句话,大致是说,铺天盖地的人都在谈论创业,他不想创业,就像安安静静做个文人,读很多的书,走很多的路。我有时也会单纯地希望,中国未来的教育,可以更多地普及那些历史的小故事,而不是让政治家和军事家独占鳌头,也不是让简单粗暴的 “赚钱” 统治了未来一代的价值观。要更让孩子们明白,如今的幸福的多样的生活,有科学技术的先驱们的不尽探索,也有文学艺术前辈们的伟大创造。可是回头看看现实的压力,如此讽刺地矛盾,仿佛那些想法连自己都很难相信。
很庆幸如今可以在业余时间,去享受科学和艺术的兴趣,但是复杂的心情如同混乱的文字一样,难以在收尾的时候戛然止住。也许在几年以后,对此我会有更好的理解。
文章未经特殊标明皆为本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保持完整性并注明来源链接 《四火的唠叨》
很好~
当物质生活不能基本满足,学这学那,能挣钱是第一愿望。
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家长让孩子学好钢琴,然后他和孩子说,不是希望孩子要成为音乐家,是希望过了几十年后,假如爸爸妈妈已经不在身边,音乐可以陪伴你走过伤心失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