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work》是让我有所感触的一本书,推荐阅读。作者是 37signals 的创立人 Jason Fried 和 DHH(没错,此人正是 RoR 的作者)。37signals 有两本书,除了这本,还有一本叫做《Getting Real》。
整本书都在做 37signals 价值观的宣扬,37signals 是一家颇为特别的公司,小,但是非常酷,有一些想法令人叫绝。他们做的东西,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叫做 “web-based collaboration apps for small business”,整个公司只有 35 名员工,遍布世界各地,产品优秀,RoR 名声在外。
我喜欢做大事的大公司,但是更喜欢那些做大事的小公司。精英文化、创业文化,激动人心、宽松自由,可以做有趣的工作,为了梦想而生活。我本来是想写一些阅读体会的,或者美其名曰,读后感。但是我放弃了,我觉得任何的辞藻都不如保留原文来得震撼。我摘录一些我觉得给我启示,或者很酷的话:
- 失败并不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 计划即瞎猜。
- 小公司并不只是一块跳板,小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目标。
- 工作狂:他们(通常是无意识地)制造问题。在工作狂扎堆的企业环境里,就连 “按时上下班” 都让人觉得是一种无礼要求了。每个人都在义务加班,根本就不管到底有没有生产力。
- 要做就做举足轻重的事情。
- 挠自己的痒处:不需要核心团队、市场调研,也不需要经纪人。玫琳凯化妆品的创始人玫琳凯·瓦格纳就是通过亲身使用才确定她的护肤品质量是一流的。
- 我们的产品所不能处理的和我们的产品所能处理的一样令人感到骄傲。
- 万不得已不筹资:失去控制权。“逃现离场” 的想法会压倒 “创建优秀公司的梦想”。
- 每个产品只能由 1~2 人去设计。我们还尽量精简产品特性。
- 好的装备的确能带来一些帮助,但事实是,你的演奏水平是由你自己的手指决定的。
- 立马就上线。
- 不要描述它长什么样子,直接画出来;不要解释它的声音如何,直接哼出来。
- 会议有毒:会议充斥着纸上谈兵和抽象的概念,多是不切实际的。会议中总难免轮到一个低能人士发言,于是大家的时间都被浪费在他们的扯淡上。会议具有自我繁殖功能。
- 预估的都是垃圾。
- 人们热衷于看到冲突,喜欢偏袒一方,乐于被点燃激情。
- 要做的比你的对手少,并以此来击败他们。解决最简单的问题,把那些纠结的、困难的、令人厌恶的难题留给他们去解决。
- 不要相信 “客户永远是正确的” 这种话。
- 不要攀客户的高枝。
- 真正有意义的需求,客户会一次有一次地跟在你屁股后面提出来。你根本就不可能忘记。你的客户就是你的记事本。
- 亲力亲为。
- 短期内大批招人的后果就同陷入 “全是陌生人的鸡尾酒会” 一样。你身边充斥着新面孔,每个人都彬彬有礼,每个人都努力避免矛盾或冲突,没有人说:“这点子真烂”。人们一团和气,互不攻击。
- 你要招的是一个特别的人,这个人要特别关心你的公司、你的产品、你的客户,以及你提供的职位。
- 要避免招到监工型的人物,这些人喜欢对别人谆谆教导。
- 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直接与客户联系。
- 负面的声音看起来永远比正面的声音要强烈得多。
- 企业文化是一贯行为的副产品……你无法给企业安装一种文化。
- 他们可能会在办公室里待满 8 小时,但是他们不会真正一直工作 8 小时。人们需要开开小差,这有助于打破整日的枯燥单调。花一点点时间上上 YouTube 或 Facebook 不会失去什么。
- 不要听风就是雨:规章制度是组织集体上的伤疤。它们是针对一种不太可能再次发生的情况而作出的过敏反应,是对个人过失的一种集体惩罚。
- 写东西的时候,不要觉得这是写给天下人看的,只要想着一个人,就为这个人而写。
- ASAP(As Soon As Possible,越快越好)具有通货膨胀性。它将那些不带 ASAP 标签的事情贬值。
文章未经特殊标明皆为本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保持完整性并注明来源链接 《四火的唠叨》
不是写给别人的,是写给自己的,是记录,不是秀
小巧而又人性化的公司。必须都是精英才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