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题尽是股妄自尊大的气焰,才多厚的眼镜片就敢这么喊。多少墨客文人都不敢给文学这个怪不啦叽的东西随便嘟哝几句,更何况我这个杞人忧天没事找茬的中学生?我只是想,老百姓也有自己的心眼儿,先听我扯开再说。
课本里头古文也放了不少,只是质量实在不怎的。好个古文运动,把原本浮华空虚的悲夫嗟乎的牢骚大论狂批一气,于是乎文章除了对话就只剩故事概要了,让人想起一样简约实用的说明书。更糟糕的是,课本总能对其 “简明扼要” 自圆其说,令莘莘学子对这些可爱的老祖宗崇拜得五体投地,巴不得自己的文章里再多用几个一眼看不懂的文言词才显得深奥,才体现水平。当然古诗古词就更深奥了,历经风霜,流传至今,足见得其中有许多佳词绝句,至于这些东西后人乱用误用则又是另一回事了。仔细想想,也不难体会到作者的难处,写深奥了怕显得太虚伪或太少人共鸣;写浅显了又比较像儿歌。可惜的是现在也只有课本能深切体味这一点。
白话文时代开始了,趁着人们对它的新鲜感,一批热血澎湃的革命文人写下了浩气长天、针砭时弊的强力作品,譬如鲁迅的 “匕首”、“投枪”;也能体现出 “大约孔乙己已确死了” 的外星语言,并且还令评论者们绞尽脑汁为它找出一条合理的歪理来解释,真有点 “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 了。
再往后,金庸、古龙、梁羽生,先辈们不懂的节约墨水,一下笔就几十万字打头,可害苦了武侠迷们。初看它们着实引力非凡,亲情、友情、爱情明争暗斗阴谋诡计,环环相扣,吊足胃口;后来却越发觉得这些文字怎么都是刀光剑影的薄纸片用鼻涕眼泪瞎糊而成的,窥头知尾,没有胃口。
书店里诗集卖得不少,可是尽是徐志摩、舒婷那个年代的,国外的找找也就是什么泰戈尔、普希金。经历千辛万苦总算在角落里找到了一本出版日期新鲜点的,美其名曰 “大学生最佳诗歌”,质量似乎不高,然而这可能这些平淡无奇的学生式感动已经是我们这代人最牵挂和惊心动魄的了。
说说散文。有些作品出自名家,却 “朦胧” 得不知其所以然,谢觉哉文中写道:“……语文一定要学好,至少要相当好,绝不允许不好。” 晕,浪费读者时间。
小说的畅销度就甭提了,最能打折的是小说,最赚人眼泪的还是小说。比如说琼瑶就用十万八千里外的浪漫不羁来感化不分日夜囚禁于都市小镇尘埃喧嚣中的人们。对于贾平凹、莫言和海岩这些有些可怜的作家,但愿他们优秀的作品别再因为观念等原因被埋没。
戏剧!太陈旧了吧离开生活太远了吧,发展得太扭曲和畸形了吧,恐怕会进博物馆的吧。
种类繁盛的新兴文字作品越来越繁多,值得关注。网络小说以其自由活泼随意天然的笔调贴近生活,以新而实在的观点重新诠释 “生活”,诠释 “罗曼蒂克”,诠释 “惊心动魄”,飞入寻常百姓家。科幻小说正以科幻的速度不可思议地悄悄发展着,只是新意普遍不足,难道是生活的平淡格式化了作者们的大脑?校园文学以其各异的笔锋,另类的文采与和谐的笔调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年轻的作者们正沿着自己独特的路走向成熟。小小说登上了讽刺文学的顶峰,意味深长,哲理性强,贴近了都市生活。凡此种种,我相信,文学的发展也同样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朝着生活化、创新化发展,值得期待。
说了许多,终于吁了一口气。猖也好,狂也罢,不过就是一个普通中学生——老百姓说的而已。
文章未经特殊标明皆为本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保持完整性并注明来源链接 《四火的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