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面看到不少关于歧视讨论的帖子,大部分人的观点都是,歧视是负面的,要避免歧视,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歧视的人,要惩戒。这条观点展开来的话题,大部分我都认同,只是我想补充的是,其实歧视没有那么遥远,不要把歧视的事情全部看做多么罪恶深重的事情,事情要一码一码分开来看,有轻有重,我向来厌恶鸡汤,统一的道德帝是可恶的。
首先,来澄清 “歧视” 的概念:歧视,是针对特定族群的成员,仅仅由于其身份或归类,而非个人品质,给予不同的对待。好,就针对这样的定义,有那么多人跳出来说,“我不歧视任何人”,“我不歧视任何事”,说说如此容易,可这样的话经得起考验么?从最简单的分类例子看起,知乎 “歧视” 话题下面的几个子话题:
- 种族歧视。有个女性,找了个黑人男友,仅仅是因为肤色,他们就成了众人议论的对象,父母都很难接受这一点。
- 地域歧视。我老婆说,最讨厌上海人,上海人都排外;老妈说,过年了,谨防小偷,尤其我们家乡外地人中安徽人多,觉得他们偷东西;坐出租车,司机说到那个河南人杀人犯最多的传言……
- 性别歧视。你一个女人,那么张扬干什么,那么努力工作干什么,那么有野心干什么?
- 国别歧视。最著名的 “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的那句话。
- 疾病歧视。都知道乙肝日常的接触不传染,艾滋病日常的接触不传染,但是实际上呢?有多少人谈之色变,避恐不及?
- ……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建议对这个话题有话要说的朋友看看维基百科的 “歧视” 词条,上面列出了太多例子,很有分类性和典型性。我列出来的只是比较常见的几种而已,它们也是在多数人认可的价值观中,极端错误的几条。可是严格说起来,说 “从不歧视” 的人,一定是在说谎。比如说,有的人会说,“我看 xxx 不爽”,而这个 “不爽”,并非其 “个人品质” 导致的,仅仅是 “身份” 或者 “归类”,也有可能是一些并不存在因果关系的现象。先入为主的因素在这里起了作用。再比如说,大部分长辈都会觉得那些打舌洞、穿鼻环,身上纹着各色文字、青龙白虎的人,不是什么 “好人”,是 “流氓”,是 “混混”……但是他们给出这样的定义,却多是没有,也不可能经过实际调查分析的。
所以,“事情要一码一码分开来看”,情节有的严重有的轻微,一概而论只会走入极端。正视自己,也正视别人;容忍自己,也包容别人。每个人都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别人,这很难避免,如果仅仅因此就过度上升到道义层面上来,这样的做法显然是过于粗暴的。
大部分国家都在努力消灭歧视,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 “包容”(tolerance)。唯有包容程度高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有多样性,才有希望。否则,只是成为符合某一种特定价值观,某一种类型的人的天堂;而那些本能有杰出贡献,却因为某些无法被认可的非品质原因,被拒之门外,或者被政府、被舆论、被世俗打压。这无疑令人遗憾。然而,说包容容易,做起来困难。尤其是对于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历史厚重深远,民俗文化中 “传统” 渗入骨髓的精神社会的背景来说。一方面许许多多的人都看到了哪些民族文化遗产的流失,另一方面却依然墨守成规,无法容忍那些不同的声音出现。事实上,在一个移民国家里,文化、人种差异巨大,很多情况大家都见怪不怪了,因此这种问题要好得多;但是对于文化非常纯粹和久远的的国家来说,要 “包容”,要尊重那些世俗观念之外的事实,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正视歧视。中国人普遍脸皮薄,“佛为一炷香,人争一口气”,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歧视的情况确实很难避免。那依然要一码一码地看问题,如果无可厚非的问题,自不应当放在心上。就平日接触的很多人来说,一来你的观点对别人其实远没那么重要,二来别人的看法对你其实也没那么重要。既然如此,顶多摇摇头,叹息一声,罢了罢了。可是如果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侵犯,当选择合适的方式回击。当然,这种情况其实不常遇到,因为大家都很忙,没有人会那么想和你过不去。
最后说一说教育。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中,歧视的情况越少出现。这一点在起码在中国和美国皆是如此。教育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未来,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前面已经说到了包容,可是如何培养包容性呢?正是要靠教育。不能指望民众的观点态度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但是也许几代人,也许十几代人,逐渐塑造年轻人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却是让我们上一辈经历了文革和阶级斗争摧残后遗痛不已的民族,重新恢复成长的希望。
文章未经特殊标明皆为本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保持完整性并注明来源链接 《四火的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