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动笔了,昨日得知左耳朵耗子陈皓先生突然离世的消息,颇为震惊和难过,也感到非常惋惜。他曾经是我在亚马逊时期团队中的经理,更重要的是,他是对我在软件工程师这条道路上影响最深的几个人之一,我觉得我应该写一点纪念性的文字。
要说和陈皓的联系,大概从十来年前说起,之前也关注酷壳博客,2011 年底的时候,在南京的我我正在找工作,想去北京,我写邮件给他,附上我的简历和我当时还在 ITEye 的 blog,问他招不招人。那时我只是一个工作三年多的程序员,和我想象的不同,陈皓回邮件很快,也没有什么架子,我们来来回回讨论了不少技术问题。之后赶在年前跌跌撞撞过了面试,两月份我就加入了北京亚马逊,在一个把负责商品在欧洲进行跨国配送的研发团队,他当时是我的主管。
于是我离开南京,来到了北京,可是亚马逊业务调整,我们原有的业务线解散,在选择新团队的几个选项中,我们加入了商品的销量预测团队,这也是后来我在亚马逊期间呆了好几年的团队。在北京的时候,我们团队的氛围很好,基本上工作日每天都在中午一起下楼吃饭,时不时地大家一起打台球、楼下瞎扯淡,私下里我们称呼他 “皓哥”。
工作中皓哥努力推行的团队文化非常鲜明,给作为程序员的你充分的信任,然后期望你牵头搞定项目。从不搞 micro management,也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只要做好工作,其它方面随性得很。他很注重技术分享,所以基本上每周都有技术茶话会,我们团队的所有人都分享过不同的内容,有些是基础技术,有些是开源框架,还有些则是当时亚马逊内部的系统,这些其实和实际的工作并没有非常直接的大量的联系,但是这是技术日积月累中的一项。除了技术至上,他要求团队中所有的工程师都必须在一定程度上 “全栈”,从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上线、维护……全程负责。其实这种模式在如今的互联网大厂已经稀松平常,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还非常新鲜。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坚定走技术路线和喜爱技术多样性的程序员来说,我太喜欢这样的氛围了。
皓哥性格非常鲜明,敢于表达爱与恨。他在自己的酷壳网上说,他 “痛恨各种不从研发团队出发,不从团队和项目出发的流程、方法论、咨询师、SQA、流程部门”,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也是这样做的。很多人记得他批过 Thoughtworks 的咨询师脱离实际,他批过 TDD 的种种弊端,批过百度的作恶等等不少,但每次你读到他犀利的文字,却又不得不感慨 “终于有人说真话” 了,这并不容易。
(上图拍摄自 2012 年西雅图出差期间,周末爬 Ranier 雪山)
遗憾的是,和皓哥在同一个团队中工作并没有太长时间,大概只有一年,他就决定离开亚马逊,加入阿里巴巴。在离开亚马逊之前,我们聊天的时候,他说他想建立一个程序员的社区,从具体技术到程序员文化都涵盖在内。在这之后,我们有过断断续续的交流,每次都让我觉得有所收获。2014 年出国前和皓哥吃了个饭,他再一次鼓励我多去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2018 年我换工作的时候,也和他电话长谈了一次,他跟我讲创业的情况,也再次提醒我不忘初心。回想那一段共同工作的时间,以及在那以后,我从皓哥那里受到了很大的熏陶,这让我在后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无论坦途还是逆境,都坚持走技术路线,保持学习和分享,热爱程序员文化(见 “关于” 页面)。我想,这大致是我从其中得到的最大收获吧。
再一次叹息,人生的轨迹就是这样难以预测,如果没有 2011 年那封写给皓哥的邮件,如果没有加入他的团队,我现在又在哪里、在做什么呢?
再一次地,震惊和难过,也感到惋惜。程序员的圈子里,从此少了一个个性如此鲜明的人;程序员文化的色谱中,少了一种色彩。
永别了,皓哥。
R.I.P.
文章未经特殊标明皆为本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保持完整性并注明来源链接 《四火的唠叨》
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程序员的人,楷模
看到这个消息也很震惊,一直有关注你们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