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 Oracle 已经超过一周了,但是一直没敢下笔,写一点东西纪念将近 6 年的亚马逊时光,总有惶恐的感觉。现在觉得不能再拖了,文字不在多寡,仿佛一种仪式,把整个亚马逊的经历画上句号。离开老东家的时候,往往是喜忧参半的,并且难免对前任颇有微词。在我离开华为的时候,便是如此,多为感怀和想念,但是诚实地说,也有一些厌烦的情绪,于是有释放之后的舒坦。这其中的缘由,我在以前的文中写到过。但是离开亚马逊,我却仿佛不再有这些负面的情绪,除了感伤和怀念,便是感激。要说明的是,如今亚马逊的股票直往上蹿,它却远非完美,也有诸多令人遗憾的风言风语。我觉得它在某些方面可以被称为 “美国的华为”,做企业的成就自不必说,但是总有许多声音在抱怨对员工施仁不够。我相信这些声音大部分都是真实的,都是客观的,但是公司太大,团队独立性太强,就我的经历而言,并没有体味到这些问题。
时光回到六年前,在我对互联网的概念还迷迷糊糊的时候,在云计算之类概念才兴起不久的时候,我仍然享受着和同事开心的工作氛围,但实在决定受够了在华为的做事风格,于是下决心离开,也想离开传统电信行业,到别的行业去过过瘾,探探险。决定做得有点唐突和冒失,而且早早告诉了我的团队经理,看起来是一个一时冲动的想法而已,不过迷迷糊糊就把那些陆陆续续的挽留给拒绝了。现在我依然觉得,其实当时根本没有把问题想清楚,有时候做起决定来真是没头没脑得吓人。几个月时间里,借着周末和请假的空隙,从南京,到上海、杭州,再到北京,面试了好几家企业,我把这些和不同的公司接触的经历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在权衡几份机会的时候,陈皓凭借他描述的做事的氛围和方式,或者说奇特的工程师文化打动了我,我决定从南京远上北京,加入他的团队,加入亚马逊。老实说,在当时我对亚马逊知之甚少,可能不比 “卖书的” 这三个字多多少,并不能算非常理智的决定,但是回过头来看,无疑是幸运和正确的选择,为此我也很感谢他和我的这些对话。2012 年的 2 月份,正式加入亚马逊,GFBA 项目组,开始和全球开店和商品配送打交道。
从一家民营电信巨头,跑到互联网外企,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其中的 “鸿沟”,对当时的我来说,确实有点艰难。我记得第一个月的时候,我和老板说,我觉得大家每一个人都比我强。不过,相较于看起来似乎更 “平易近人” 的技术,英文才是我最大的问题。读那些英文文档几乎是每天上班最痛苦的事情,不只是心里的痛苦,而且还胃痛,是真的胃痛,此处没有修辞手法。看到英文就胃痛,这也是蛮有趣的。我记得当时坐在边上的同事,用半问半嘲讽的语气跟我说,“你英文不适应怎么行啊”。我没有回答,觉得有些难受,似乎觉得不公平,但又没什么机会反驳。其实我自己并不确定,而且读书的时候英文就不好,也就谈不上什么信心。
接下来,你可能会以为我要灌鸡汤,写发愤图强的事情了。错了,我既没有发奋,也没有拿那什么 “涂墙”。住在公司附近,交通上时间开销很小。每天下班以后,觉得时间很多,想起在华为动辄 9、10 点钟回家的生活,忽然觉得很幸福。有时候看看其它书,有时候就干脆打暗黑 III,总之就是坚决不看在上班的时候已经苦不堪言的那堆似乎看不完的英文材料。好在老板不给我很大压力,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我们学习各种互联网技术,或者亚马逊的技术,然后在团队里分享。工作效率不能说有多高,但是可以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里面接触这些以前从没见到过的技术和方法,特别是有时候可以琢磨琢磨那些在外企更有经验的程序员的态度和工作方法,实在是令我收获颇丰。
在度过了漫长的适应期以后,组织上变化的关系,GFBA 这个组要解散,面前有一些别的组可以选择。于是加入了 Demand Forecasting,和商品销量的预测打交道。相对而言,这个组做的事情似乎会更有趣一点。接着的时间我得以有机会去接触一些机器学习的内容,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逐渐觉得,学历在这一行的很多方面可能和能力并不挂钩,但是在某些领域却不是,例如机器学习的内容,人工智能的内容,数学基础好的,高校里面研究过这方面的,就是有更专业的方法。而我这样的很多东西都是半路出家自己学习的,既称不上系统,又难说深入,在这些方面的差距很难弥补。随着年岁的增长,不再心比天高,越来越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和局限,也越来越能够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更容易遇到天花板,自然也更清楚自己什么部分更有优势。
我觉得当时我们团队在 Forecasting 这个新领域发展得非常不错。在 2013 年下半年的时候,在 promote 之后,我开始不安和躁动起来,开始酝酿野心,想尝试一些别的体验。我曾经说过,我生活过的每一个地方都像是一个奇妙的盒子,我会在未来 “寻找其它颜色和风格的盒子”。而下一个盒子,就可能是硅谷,或者西雅图,来到更远处的一个 “软件之乡”。在我开始尝试寻找和接洽在美国的团队的时候,正好,有一个机会可以来到西雅图,而且保持这个组不变。我就和我老婆商量,一切都是未知数,心里也发毛,这似乎是一个看起来挺不错的机会,不换组的话工作上的变动可以尽量小一点,压力就会小一点,我们应该抓住。于是我们两人就开始准备,专门正儿八经地学习英文,这似乎是在读书之后都没有的经历了。
2014 年 5 月的时候,我们搬到了西雅图。接下去的时间,最初的三个月内,遇到的困难实在不少,我老婆在生活上给了很大的帮助,于是过渡这个既新鲜又痛苦的过程变得相对顺利。无论如何,能够在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软件国度拥有居住和工作的体验,作为工程师来说,真是宝贵的经历。
在 L 签证的前提下,没有跳槽的可能,可是由于组内人事变动,躁动的心又开始作祟,想去一个更加 “国际化” 的环境工作,也想把自己在数据处理方面的短板补一补,于是考虑换组。和一些经理谈过之后,面了 5 个觉得感兴趣的组,2015 年 11 月,加入了 Contribution Profit 这个组,计算成本和利润。从做的事情上看,算是真真正正天天都得和名副其实的 “大数据” 打交道了。很高兴学到不少有趣的东西,Scala,Spark,distributed workflow 等等。
2016 年算是因为各种原因,老实了一年,当然,拿到了 H 签证,这意味着跳槽成为了可能。
2017 年下半年,面了一堆公司,最终决定加入 Oracle,而整个冗长的手续,一直拖到 2018 年初才办好。一周前离开的时候,回想起在亚马逊的时光,恍如昨日。我在亚马逊学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但是这些并不是我最引以为傲的。我见识到了大型互联网企业是怎样运作的,在云计算的巨头工作 “是怎样一种体验”(知乎体)。工作上我认识了一群伙伴,来自世界各地,五花八门的风格,其中不少还有挺不错的私交。我学到了一个工程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严谨,怎样争论问题,怎样铺陈事实,怎样做 trade-off……美好的体验太多,6 年了,仿佛只是惊鸿一瞥的时间。
贴一张在本来发在朋友圈的,我写给给同事们留念的贺卡。并且非常负责任地说,所有的头像都丑爆了……
还有这张用了 6 年的已经快要磨烂的工牌:
就这样吧。谨以此文,纪念无限回味的亚马逊时光。
文章未经特殊标明皆为本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保持完整性并注明来源链接 《四火的唠叨》
华子春新语丝会常来学习,加油
读了你的博客能有些思考 谢谢
看了这么久了,时间过的好快呀。我 也在网上做亚马逊跨境生意,不过侵权封掉了帐号,现在专注 EBAY
博主,调整下文章字体大小吧,虽然可以读。但是真的很费力。。
等我有空计划换一个 WordPress 版本和主题,字体也就换了。这个太老了
一直默默地读您的文章,这次留个脚印,在新的工作有更多的收获
为什么没有去 Google?
一步一步的朝自己的小愿望迈步的时候最快乐
一直定义前辈的博客,现在做着南京华为外包,在前辈的博客获得过很多激励。
2018,新年快乐~